古今诗词 > 诗文 > 王安石的诗 > 同学一首别子固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朝]: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一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译文二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曾巩字子固),他不是当今世俗所称道的贤人,我敬慕他,和他交为朋友。淮河之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孙侔字正之),他不是当今世俗所称道的贤人,我敬慕他,和他交为朋友。二位贤人,从未互相交往过,从未互相交谈过,从未互相赠过钱物,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考察他们的言语行为,不相似的地方是何等少啊!我说,这恐怕是他们都向圣人学习的结果吧!他们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朋友也一定是向圣人学习的了。圣人的言语行为难道会有两种样子吗?所以,他们二人的相似也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河之南,向正之谈及子固,正之不怀疑我说的话;回到长江之南,向子固谈及正之,子固也认为我说的话确实。因此,我又知道了所谓的圣贤之人,既很相似又相互信任,从不猜疑。
  子固做了一首《怀友》诗送给我。意思大概是希望我们能相互勉励,一直到达中庸的境界才罢休。正之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驾着车子安稳行进,通过中庸的门庭而到达内室,除这二位贤人还会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一定会达到这种境界,不过也愿意跟在他们的左右努力去做,通过他们的帮助使我进入这种境界应该是可能的。
  唉!官有自己的职守,私下又有别的事牵累,我们的聚会不可能是经常的,因此,我作了一篇《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互警策,并相互劝勉。

译文三
  长江的南面有一位贤人,表字子固,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我敬仰他,和他交友。淮河的南面有一位贤人,表字正之,也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我也敬仰他,和他交友。
  这两位贤人,脚不曾相互来住,嘴也不曾相互讲话,书信和礼物也不曾接受过。他们的老师或朋友,难道完全相同吗?我考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么少啊!说:学习圣人罢了。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或朋友,必定是学习圣人的。圣人的言论和行为,难道会有两样吗?他们的相似也是恰好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称道子固,正之对我不怀疑。我回到江南,向子固称道正之,子固也以为对的。我又知道所说的贤人,既是相似的又是互相信任和深信不疑的。子固作《怀友》一首诗赠送我,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希望互相帮助,拉着我以至于到达中庸的境界罢了。正之大概也曾经这样讲过。
  安稳地前进,慢慢地行走,车轮碾过中庸之道的庭上,就进入他的家,舍弃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自信必定能达到的,今天也愿意在你们左右干,帮助我进家恐怕就可以了。
  唉!官员有职守,私家有牵扯,我们会合不能够经常啊!因此写作《同学》一首向子固告别,来互相警诫,并且互相安慰。

注释
①慕而友:慕:仰慕。友:与之交朋友,动词。
②相过:拜访,交往。
③辞:这里指书信往来。币:帛,丝织品,这里指礼品。
④考:考察。
⑤适然:理所当然的事情。
⑥大略:大体上。扳:同“攀”,援引。
⑦安驱:稳稳当当地驾车。
⑧辅:车轮碾过。
⑨造于:到达。
⑩昔:昔日。

作品赏析

  《同学一首别子固》是王安石在青年时期所写的一篇赠别之作,虽然是赠别的,但是却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文章明着写的只有两个人,但实际上却有三个人:曾巩、孙侔两人虽然平时没有来往,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都相互信任。文中指出这正是“学圣人”的共同之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想和两人建立共同进步、相互勉励、相互鞭策的君子之谊,早点达到圣贤倡导的最高境界。

  《同学一首别子固》开篇简约地介绍了二贤人曾巩和孙侔;中间叙述曾巩和孙侔虽然素不相互交往,但是都学圣人,所以能相似,又相信不疑,彼此勉励,“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最后说明回赠“同学一首别子固”的意图,是为了互相告诫和互相慰勉。此文感情真挚,言简意赅,层次分明,采用陪衬手法,以孙侔陪衬曾巩,则更加突出了曾巩,同时又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使之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

  《同学一首别子固》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非常欣赏此文,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

王安石简介

宋朝·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王安石的诗(1763篇) 王安石的名句

猜你喜欢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朝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朝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借书一首别薛子长

宋朝陈傅良

山阿着柴扉,陋甚谁盘桓。
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
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
欲从我借书,我书何足观。
辛勤抱遗经,及此鬓发班。
一语未领会,累日不自安。
虽更圣人手,亦恐众说谩。
况复秦汉下,曾莫修与删。
致之获麟前,存者今若干。
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
羡君方盛年,恣意涉浩漫。
又闻书少多,不系学缺完。
读书固匪易,用书良独难。
昨来荷堤上,尝试及孟韩。
此话如涓埃,此道如岳山。

落叶一首别诸友客新昌

宋朝陈傅良

落叶一二数,遥夜忽已午。
百年能几何,望道犹未睹。
清扬得邂逅,简易从险阻。
明朝买扁舟,万议付风雨。
新诗话别恨,为我谢酸楚,苍苍岁后竹,白首见肺腑。
要有不别时,尸居一环堵。

黄虚谷以唐体五言一首别次韵饯其归

宋朝陈著

我欲话时穷,非翁谁与从。
老来有两健,春到得相逢。
潮水明朝橹,云山后夜钟。
相思无尽处,樽酒几时重。

再赋杨花送别子永一首

明朝黄省曾

绿缛昌亭柳,飞花引望悽。入歌参白雪,飘路学金堤。

坠逐离琴乱,纷添别思迷。春风吹客意,同绕洞庭西。

承同学晓光置酒,嗣又伴游常熟感赋七律一首

清朝王益初

负笈淞滨忆昔年,那知今日复同筵。

奇珍茅酒传杯酽,竹笋蘑菇入馔鲜。

暖日琴川寻美景,清秋胥口劈吟笺。

平生心迹半相似,喜结新缘续旧缘。

诗一十七首·其五·九月六日夕紫微夫人喻作示许(同学谓郗回也。)长史并与同学

魏晋紫微王夫人

解轮太霞上,敛辔造紫丘。

手把八空气,纵身云中浮。

一眄造化纲,再视索高畴。

道要既已足,可以解千忧。

求真得良友,不去复何求。

弘治庚戌岁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参德馨内翰世赏过行台小酌遂相与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别赓韵一首(共三首)·其三

明朝江源

柏台深夜赏清酣,红烛光前叹影三。

交错莫辞频送酒,赓歌不觉屡投函。

百年天地存吾道,万古江流洗我惭。

良会不常人易老,此生宁敢觅朝簪。

弘治庚戌岁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参德馨内翰世赏过行台小酌遂相与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别赓韵一首(共三首)·其二

明朝江源

桃花流水到柴门,好似罗浮烟雨村。

江海别来双鬓短,朋簪盍处一堂繁。

欢娱敢忘明君赐,唱和偏清此夜魂。

天地有情吾辈健,浮云世事不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