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写作背景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作品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王安石简介

宋朝·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王安石的诗(1763篇) 王安石的名句

猜你喜欢

元日·元日复元日

宋朝胡仲弓

元日复元日,吟边阅岁华。浅斟浮柏叶,清坐对梅花。人事年年改,生涯步步差。诗情无厚薄,春意又萌芽。

元日·元日复元日

宋朝胡仲弓

元日复元日,吟边阅岁华。
浅斟浮柏叶,清坐对梅花。
人事年年改,生涯步步差。
诗情无厚薄,春意又萌芽。

元日·元日山堂罗俎豆

宋朝胡仲弓

元日山堂罗俎豆,潜知木主亦悲辛。
土瓜溪笋非乡物,脔肉村醪拟降神。
尽日閒门无贺客,侵晨官道有行人。
喜将弟妹同漂梗,彩服团栾寿老亲。

丁亥元日二首·元日如常日

元朝方回

元日如常日,閒人更老人。
后杯真寿酒,便服胜朝绅。
何物称三品,今朝过六旬。
候门怜稚子,莫放杏梢春。

次韵仲退元日·松根坐稳逢元日

宋朝徐瑞

松根坐稳逢元日,云外诗来寄此翁。
入眼辛盘春意绿,多情蜜炬晓光红。
儿孙拜舞欢声治,节物暄妍往日同。
欲忆少年角柏酒,舟船到手吸长虹。

元日寄成父四首·旧时元日羡吾庐

宋朝赵蕃

旧时元日羡吾庐,称寿献觞欢有余。
今日儿曹还效我,凄然事忆十年初。

元日二首呈永丰刘叔冶知县·焚香拜元日

宋朝戴复古

焚香拜元日,受岁客他州。
白发难遮老,新年讳说愁。
无人能访戴,有地足依刘。
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

中元日登越王台望海南二首·乙巳中元日

宋朝曾丰

乙巳中元日,乾坤半月秋。
危台欣突兀,老头搅飕飗。
北客眼生处,南方天尽头。
海槎乘兴去,咫尺是瀛洲。

元日酬蔡州马十二尚书去年蔡州元日见寄之什

唐代韩愈

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
今朝纵有谁人领,自是三峰不敢眠。

元日

宋朝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