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袁陟的诗 > 百丈山

百丈山

[宋朝]:袁陟

复岭逾崷崒,层崖遍屈盘。
寺当幽谷面,路指白云端。
树老苍天骨,蓝凝上帝冠。
右屏秋已冻,板屋夜多寒。
三宿孤不恋,千山远梦残。
惟悉钟动晓,西下见征鞍。

袁陟简介

宋朝·袁陟的简介

袁陟(zhì),生卒年不详。字世弼,号遁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人,一说南昌(今属江西)人。年未冠,便有诗名,曾作诗与蜀人张俞较量笔力。《王直方诗话》称:“世弼能为诗,慕韦应物,而道丽奇壮...〔袁陟的诗(12篇) 袁陟的名句

猜你喜欢

百丈山

宋朝范成大

沐雨梳风有底忙,解鞍来宿赞公房。
传闻三岭连天峻,未到王千已断肠。

百丈山

宋朝郑樵

叠嶂联屏飞远近,风情物色有余涯。
回头四顾东西地,多少砺山庄帝家。

百丈山

宋朝袁陟

复岭逾崷崒,层崖遍屈盘。
寺当幽谷面,路指白云端。
树老苍天骨,蓝凝上帝冠。
右屏秋已冻,板屋夜多寒。
三宿孤不恋,千山远梦残。
惟悉钟动晓,西下见征鞍。

百丈山

唐代李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
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百丈山记

宋朝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寒食后百丈山夜坐

元朝范梈

已新寒食火,更近暮天钟。花片随风减,柴扉带月重。

以閒酬宦达,将病抵心慵。本不从耕稼,临江愧老农。

郴江百咏并序·百丈山

宋朝阮阅

萦迂鸟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过踪。
自衒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百丈山(亦名卓笔峰)

宋朝许仲蔚

势擎霄汉直,根截乱山兼。

云叶闲铺地,烟煤润洒尖。

远疑题塞雁,高欲篆秋蟾。

倒泻长江水,陶泓未足沾。

游百丈山闻馀无旦过豫章阙展待先此奉寄

明朝朱多炡

我住浮云宫,君来天子障。

寻山寻水各逍遥,看树看云重惆怅。

谷口行歌日暮还,杖藜何处不青山。

莫题凤字朱门外,且听鸾音半岭间。

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

宋朝陈师道

衾裘夜宿方丈屋,风灯微茫照溪谷。
杖屦朝行百丈山,林风清泠摇佩环。
道人八十更聪明,耳边犹爱松风声。
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
世间贵人多白头,未容白首送林丘。
左足拘挛右臂缓,荣华只得傍人看。
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
山林於我郤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
不辞弃世伴幽独,犹恐山僧嫌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