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许仲蔚的诗 > 百丈山(亦名卓笔峰)

百丈山(亦名卓笔峰)

[宋朝]:许仲蔚

势擎霄汉直,根截乱山兼。

云叶闲铺地,烟煤润洒尖。

远疑题塞雁,高欲篆秋蟾。

倒泻长江水,陶泓未足沾。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盐韵

2. 亦名卓笔峰

许仲蔚简介

宋朝·许仲蔚的简介

许仲蔚,字子均。神宗熙宁中为杭州新城令,曾和苏轼新城十韵。事见《咸淳临安志》卷五一。今录诗十首。...〔许仲蔚的诗(10篇) 许仲蔚的名句

猜你喜欢

百丈山(亦名卓笔峰)

宋朝许仲蔚

势擎霄汉直,根截乱山兼。

云叶闲铺地,烟煤润洒尖。

远疑题塞雁,高欲篆秋蟾。

倒泻长江水,陶泓未足沾。

卓笔峰

宋朝叶茵

疑是飞来天柱峰,一尖秀出白云中。
料应宰相书成后,留得残毫倚半空。

卓笔峰

明朝方略

春尖好画意难工,独插芙蓉霄汉中。

大地谁教先脱颖,名山何事亦书空。

蛾眉淡扫青天月,鸟迹长随碧岫风。

好向西台簪白简,不同京兆绘新宫。

姑苏杂咏·卓笔峰

明朝高启

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无相颂(亦名《灭罪颂》)

唐代惠能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百丈山

宋朝范成大

沐雨梳风有底忙,解鞍来宿赞公房。
传闻三岭连天峻,未到王千已断肠。

百丈山

宋朝郑樵

叠嶂联屏飞远近,风情物色有余涯。
回头四顾东西地,多少砺山庄帝家。

百丈山

宋朝袁陟

复岭逾崷崒,层崖遍屈盘。
寺当幽谷面,路指白云端。
树老苍天骨,蓝凝上帝冠。
右屏秋已冻,板屋夜多寒。
三宿孤不恋,千山远梦残。
惟悉钟动晓,西下见征鞍。

百丈山

唐代李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
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百丈山记

宋朝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