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高适的诗 > 营州歌

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⑴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⑵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⑶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⑷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⑸城下(xià):郊野。
⑹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⑺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⑻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写作背景

《营州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边塞地区尚武风气,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北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豪放的性格,赞扬了他们豪迈勇武的精神。此诗体现了胡汉民族之间精神文化的摩荡和融合,透露出刚健、雄浑的民族气息,在唐代边塞诗中是稀有的。

作品赏析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高适简介

唐代·高适的简介

高适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高适的诗(228篇) 高适的名句

猜你喜欢

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曲

明朝彭孙贻

貂衣风煖猎渔阳,马乳蒲桃醉战场。

夜半胡笳自哀怨,浑河水黑月如霜。

越州歌

宋朝汪元量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消。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荆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渝州歌

清朝毛澄

渝州去成都,水程千四百。

水大三日程,水小十三夕。

半路胭脂河,流出猩红色。

一夜到渝城,城边有粉穴。

胭脂嫌太红,粉水嫌太白。

君持二水归,盥作朝霞雪。

海棠溪边人不知,莫寄成都濯锦儿。

闽州歌

元朝范梈

闽州土俗户不分,生子数岁学绣文。围绷坐肆杂男女,谁问小年曾识君。

古来夜行斯秉烛,今者衢路走纷纷。那更诛求使者急,鞭箠一似鸡羊群。

古来闺阁佩箴管,今者女工徵六军。虽复太平少征战,设有备豫将何云。

去年居作匠五千,耗费府藏犹烟云。官胥掊克常十八,况以鸠敛夺耕耘。

祗今弃置半不用,民劳竟是谁欢忻?岁岁条章省烦费,幸且不省无方殷。

唐虞在上俭且勤,后王犹复锦绣焚。岂有夔龙让姚宋,不言忍使忧心熏。

观风自是使者职,作歌虽远天应闻。

越州歌

宋朝汪元量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消。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靖州歌

宋朝宋无名氏

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盞。

幽州歌

宋朝汪元量

汉儿辫发笼氈笠,日暮黄金台上立。
臂鹰解带忽放飞,一行塞雁南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