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鱼玄机的诗 >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唐代]:鱼玄机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阵阵荷花的香味扑鼻而来,熏香了我的衣服。你现在在哪里钓鱼呢,何时才划舟归来呢?我坐在这里钓鱼,看着四周的风景,我不禁感叹:我还比不上那比翼双飞的鸳鸯呢,至少它们可以一起钓鱼,互相亲近呢。

注释

⑴李端公:即李郢(yǐng),字楚望,长安人。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及第,官终侍御史。《全唐诗》中存诗一卷。
⑵暑衣:夏衣。唐代李咸用《游寺》诗:“秋觉暑衣薄,老知尘世空。”
⑶阮郎:相传东汉永平(汉明帝年号,58~75)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其地气候草木常如春时,迨(dài等到)反乡,子孙已历七世。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此处阮郎代指李端公。
⑷鸳鸯侣:比喻夫妻。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⑸犹得:还能。近钓矶(jī):一作“绕钓矶”或作“傍钓矶”。矶:水边突出岩石或江河中石滩。钓矶:岸边石,垂钓处。

写作背景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作品。此诗前二句写女主人公担心夏天在荷塘垂钓的李端公回不了家;后二句写希望自己是鸳鸯,可以在垂钓处与李端公相陪伴。全诗情感表白大胆,充分体现了鱼玄机浪漫豪放的诗风。

作品赏析

李郢,字楚望,余杭(浙江余杭)人,进士。是个才子,据说在家喜欢看书,在外喜欢旅游,能写诗,闲不住。对当官倒也不是特别热心,起初只是做幕僚,后来调至京城任侍御史。李郢与诗僧清塞和贾岛是好朋友,可见此人清心寡欲,较比洒脱。李郢与鱼玄机是如何结识的,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人鱼玄机喜欢上了他。李郢可能符合诗人的择婿标准,不图功名,潇洒有才。鱼玄机为他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类似求爱诗,是晚唐著名花冠鱼玄机的作品之一。此诗文笔优美,韵调和谐,就其风格而说,可以说是十分大胆,这表现在对爱情坦然歌咏,毫不掩饰上。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出大胆的追求和深沉的爱慕,而且写出了夏日里的清闲。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无限”,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时,会喜欢关于他的很多,甚至一切。鱼玄机应该不知道李端公的垂钓处有荷花,即使有,也不一定会“染衣”。一个“染”字,可谓道尽无数风光。在夏天的午后,他静坐在荷塘旁边的碧绿色的大树下面钓着鱼,看起来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中。清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衣裳,轻巧的夏衣轻轻飘动之,给人以飘逸的感觉。这是诗人的想像,而且不是一般的想像。阵阵荷花的香味,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熏香了他的衣服,平复了夏日的烦躁。“荷香”,绝非一点香,是无限。其实诗人要表达的就是对李端公的喜欢是无限的。画面静中带动,情趣怏然,似乎回归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垂钓者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沉思,真可谓是道不尽的风流。这首诗作为夏钓的代表之一,决不为过。阮郎,是情郎的代称。这两个字,透出了诗人的绵绵情意。主动称对方为郎,恐怕不经过对方默许,一般不敢叫出口,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喜欢一个人,自然也会关心他的一举一动,一位朝廷官员,想去钓鱼,不可能犯愁回不来,找条船也不会很困难。诗人其实已经进入到一种状态,这就是爱,就是关心。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只有关心是不够的,还不足以展现一个恋爱中人的全部,还要充满激情的想像,再浪漫也不为过。在垂钓人的旁边,会有鸳鸯游伴,现实中可能没有,但诗人愿意让他有,这是诗人徜徉在爱之河中的缘故。这一句诗人还嫌味道不足,又把自己放进来,看着旁边幸福的鸳鸯,诗人竟让自己也像鸳鸯一样,陪在李端公身旁垂钓,要作个竞赛,欲与鸳鸯试比双:看到底是鸳鸯幸福,还是自己幸福。诗人的大胆表白的确可爱。

鱼玄机简介

唐代·鱼玄机的简介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鱼玄机的诗(67篇) 鱼玄机的名句

猜你喜欢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唐代鱼玄机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唐代鱼玄机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七盘岭阻寇闻李端公先到南楚

唐代钱起

日暮穷途泪满襟,云天南望羡飞禽。阮肠暗与孤鸿断,
江水遥连别恨深。明月既能通忆梦,青山何用隔同心。
秦楚眼看成绝国,相思一寄白头吟。

闻李公寓郊园寄赠

明朝李梦阳

几日栖东屿,昔林今若何。主人能醉客,世事且狂歌。

黄鸟晴吟竹,红蕖晚出波。自怜门士末,眠病阻呜珂。

送李端公赴东都

唐代刘长卿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送李端公赴东都

唐代刘长卿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

唐代黄滔

越城吴国结良姻,交发芙蓉幕内宾。自顾幽沈槐省迹,
得陪清显谏垣臣。分题晓并兰舟远,对坐宵听月狖频。
更爱延平津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秋暮山中怀李端公益

唐代鲍溶

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前年绣衣客,此节过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脱绣衣裳。眠云有馀态,入鸟不乱行。
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君言此何言,且共覆前觞。
古人重一笑,买日轻金装。日尽秉烛游,千年不能忘。
君言此何言,明日皆异乡。明日非今日,山下道路长。
一从山下来,天地再炎凉。此中会难得,梦君马玄黄。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

唐代卢纶

野寺钟昏山正阴,乱藤高竹水声深。田夫就饷还依草,
野雉惊飞不过林。斋沐暂思同静室,清羸已觉助禅心。
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

唐代薛能

囊中书是居山写,海畔家贫乞食还。吾子莫愁登第晚,
古人惟爱贱游闲。舟行散适江亭上,郡宴歌吟蜡烛间。
从此乐章休叙战,汉兵无阵亦无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