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唐代]:杜甫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⑴遣兴(xìng):犹“遣意”,也就是以写诗来消遣之意。

⑵骥子:杜甫儿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

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人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诗。这是称赞骥子的颖悟。

⑷渠:他,指骥子。

⑸鹿门携不遂: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东汉末,天下大乱,庞德公携全家隐居于此。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

⑹雁足系(jì)难期:意思是难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雁足,事见《汉书·苏武传》,大意是,汉求苏武,匈奴单于诡言已死。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大泽中,于是声称: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书,知武所在。单于大惊,只好放还苏武。

⑺天地军麾(huī)满,山河战角悲:形容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之中。军麾,军旗。

⑻傥(tǎng)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傥,通“倘”,如果。免相失,免于相互离散。迟,延迟。

写作背景

《遣兴》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排律诗(俗称长律)。此诗作于杜甫被俘,被迫远离亲人的时期,描写了作者在战争中的遭遇,抒发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作品赏析

公元756年5月,安禄山叛军来势汹汹,潼关危在旦夕。杜甫至奉先(今陕西蒲城)携家北上避难,寄居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7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为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这首《遣兴》大概作于被俘之后。

此诗的怀念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乎全篇。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中间两联写骥子此时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最后两联写诗人想跟家人团聚的急切心情。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11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遣兴

清朝沈德潜

邻树散初荣,空庭蔼余绿。枝间小鸟鸣,清音爱晨旭。

静坐观物化,新机往而复。吾心适无事,闲展道书读。

炫长斯见短,希荣乃得辱。入世戒有为,养性在无欲。

窗外响松风,茶铛煮初熟。

遣兴

清朝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遣兴

清朝缪公恩

三径芳尘掩绿苔,高堂虚敞四窗开。风前移榻当轩坐,雨后分花绕砌栽。

乐趣前从閒处领,天机每向静中来。茶馀睡罢浑无事,吟得新诗手自裁。

遣兴

清朝乾隆

遣兴宁蕲辞骋妍,山庄书史足精研。

一心不息庶少过,万事由来忌太全。

讵以内安忘外靖,那期后乐祇忧先。

题诗四壁验今昔,政学均惭尚阙然。

遣兴

唐代杜甫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遣兴

清朝乾隆

㷔灺春釭荔撒筵,每因静致验华年。

远村底事犹鸣爆,净几聊堪一展编。

杨震四知何谓弗,帝尧三宥想当然。

园林懒涉韶光稚,却是韶光稚可怜。

遣兴

清朝乾隆

遣兴閒翻史,谢安曾有言。

向年浑不觉,近岁每斯存。

丝竹那陶写,山川自吐吞。

却看风过树,叶落亦归根。

遣兴

清朝林占梅

棕鞋桐帽喜偷閒,强半生涯落寞间。闭户无聊惟种菜,登楼有兴为看山。

云中仙鹤招难到,天外飞禽倦自还。岁月蹉跎生感慨,检囊亲把旧诗删。

遣兴

唐代杜牧

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

遣兴

清朝方鹤斋

庭花窗竹足清娱,破屋犹堪著腐儒。

风约青萍池皱面,雨肥红藓石生肤。

阶前细草翻蝴蝶,林外晴烟响鹧鸪。

绢纸渐堆书画懒,砚田时复怕催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