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白的诗 > 题峰顶寺

题峰顶寺

[唐代]: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夜间住宿在峰顶寺内,一举手就可以摸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谈话,怕声音稍微大一点会惊动天上的神仙。

注释

⑴峰顶寺:山寺名,旧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建筑在一座高山顶上。
⑵宿:住,过夜。
⑶扪(mén):摸。星辰:星星。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写作背景

《题峰顶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峰顶寺的静穆和高峭秀拔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想象瑰丽,夸张巧妙,平中见奇,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夜宿峰顶寺时题写的五言绝句,载于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
此诗首句交代时间地点,其实也点明了人物和事件。次句以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峰顶寺之高耸云霄。一举手就可以摸到天上的星星,不用说高,人们能想象出其高来。这便是李白最擅长的以情写景,以景抒情的夸张。这里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而显示出一种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峰顶寺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诗人在那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诗人“不敢”与深“惊”的心理,促使人去想象“峰顶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峰顶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寥寥数语,就道尽了山寺的静穆和峰顶之高峭秀拔。
此诗仅二十个字,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和豪放之情。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峰顶寺之奇高,把峰顶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得活灵活现,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扪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李白的诗(1340篇)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峰顶寺

唐代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峰顶寺

唐代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峰顶寺

明朝林光

数亩畬田列小城,人间天上果分明。

金牛逸老耽幽赏,何处逢人一寄声。

峰顶寺

唐代张祜

月明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上行。
夜半深廊人语定,一枝松动鹤来声。

登庐山峰顶寺

唐代刘昚虚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登庐山峰顶寺

唐代刘慎虚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
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
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
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登嵩山十首·峰顶寺

宋朝苏辙

重重山前峰,上上终非顶。
行登众岭彻,始得山门迥。
高风惨多寒,落日侧先暝。
却视向所经,眇如在深井。

九日题峰山

宋朝姚孝锡

不须歌吹上丛台,千里晴川入座来。
世事难凭休挂口,生涯见在且衔杯。
无情趁暖花先老,有信迎寒雁已回。
遥想故园亲种菊,霜枝露蕊向谁开。

云顶寺

宋朝吕陶

秀巘层层一径通,秋来更植万株松。

閒中日永宜禅性,望处云平见物容。

半夜起风喧地籁,何年说佛响天钟。

尘埃满马游从隔,寄恨烟萝第几重。

题山顶寺

唐代顾况

遥闻林下语,知是经行所。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