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杜甫的诗 > 李潮八分小篆歌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代]: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写作背景

《李潮八分小篆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在夔州写给他外甥的,道出了书法流变和李潮的成就,也写出了两人的相知。

作品赏析

《苕溪渔隐丛话》:

《李潮八分小篆歌》云:“苍颉鸟迹既茫昧……书贵瘦硬方通神。”此诗叙书之颠末,可谓详尽,后人笔力岂能到此!而《峄山碑》“枣木传刻”之语,尤为人所取信,往往引以为证。……东坡《墨妙亭》诗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盖东坡学徐浩书,浩书多肉。用笔圆熟,故不取此语。殊不知唐初欧、虞、褚、薛,字皆瘦劲,故子美有“书贵瘦硬”之语,此非独言篆字,盖真字亦皆然也。

《宣和书谱》:

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翌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邻,是皆唐之诸子,而今所存者又皆唐字,则(蔡)希综、蔡琰之论安在哉?

《杜臆》:

“字体变化如浮云”,一语便括全篇。鸟迹变而大小篆,又变而八分,至变时草书,极矣。大小二篆与八分犹未失古意,若草书则非古矣,雄壮何足取!……瘦硬之书,未易形容,故自恨才力之薄,暗相照应,如此作结亦新。

《义门读书记》:

此句中并贯注草书(“字体变化”句下)。结句美潮愈淡愈至,亦变化超脱。

《唐宋诗醇》:

论书皆中肯綮,坡老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特借作跌宕耳,非遂不许其论也。结亦瘦硬无比。

《昭昧詹言》:

分合变化,随手灵机,不似韩欧以下,尺寸可寻。……此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首,皆须熟读,盖其章法之妙,直与史迁之文相抗矣。

《读杜心解》:

篇中述朽学源流,最委悉矣。……斯、邕小篆八分为李潮本派,此属正陪,乃宾中主也。择木、有邻,时代与潮为近,贴身又人一陪。主中又请宾也。然则潮为主中主矣,而着笔反不多,惟以奄有韩、蔡,辈行斯、邕为称许:则仍用借宾定主法,觅其评书之旨,则以“肥”为宾,以“瘦硬为主”。……结以作歌“力薄”自谦,亦是“瘦硬”反面话头。……又是一样借宾定主法。韩、苏之祖。

《杜诗镜铨》:

复用草书作衬,极五花八门之致(“吴郡张颠”二句下)。尾声如歌之有乱,极尽赏叹(“我今衰老”二句下)。

《十八家诗钞》:

张云:酣恣淋漓,跌宕变化,而周规折矩,动合自然。此所以为诗圣。又云:神光离合,真乃挥霍纷纭争变化也。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代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赠杨允铭小篆歌

明朝乌斯道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徐铉小篆千文帖赞

宋朝岳珂

於惟骑省,神艺造古。
狝兔璇窟,吸蜍银浦。
千文爰袭,百体具举。
庆云澄霭,清风垂露。
鸟迹观象,鱼书辨鲁。
仓创籀述,峄夸咸诅。
如周金版,如岐石鼓。
制比邈健,势穷斯妩。
游史逊妍,冰书挈度。
悠悠千载,孰是去取。
寥寥几人,他莫比数。
世遗赵璧,宝及康瓠。
{左目右宾}心何尚,徵睫何睹。
表而出之,光我书府。

如梦令·小篆拨残双箸

清朝史承谦

小篆拨残双箸。

闷倚曲栏无语。

门外绿阴深,遮断玉郎归路。

春去。

春去。

飘过几番花雨。

浣溪沙·睡起朦腾小篆香

宋朝陈允平

睡起朦腾小篆香。素纨轻度玉肌凉。竹深荷净少炎光。雨过乱蝉嘶古柳,日斜双鹭立闲塘。更将心事自商量。

八分羊

唐代史凤

党家风味足肥羊,绮阁留人漫较量。
万羊亦是男儿事,莫学狂夫取次尝。

八分书歌

唐代姚赞

吴兴姚赞能八分,一点一画若崩云。

又如春水绿波纹,上有鵁鶄鸂鶒群。

顾云美八分书歌

清朝王士禄

期翁变体古文邈,斟酌其间八分作。

中郎以还攻者稀,直数开元顾文学。

于今苗裔仍东吴,短簿祠边旧栖托。

我从笔阵推波澜,远绳乃祖真无怍。

为言向来大有人,蹑汉追唐归宋郭。

妙迹鄙人惜少见,馀子纷纷资力薄。

乞君回笔书堂颜,鹄峙龙拿腕中落。

当年海内无干戈,留都文物尤峨峨。

不独槐市盛弦诵,兼复桃叶繁笙歌。

入看祭酒解散髻,出醉美人金叵罗。

雅负辨眼工小字,诗成自写无偏颇。

尔时负贩重风雅,人传片楮兼金多。

仙人昨过蔡经宅,清浅茫茫不堪索。

虫刻居然非壮夫,萧条谁问韩陵石。

儒衣僧帽顾阿瑛,老向江湖作逋客。

醉书自署头陀苓,掷笔时时念今昔。

此书珍重感君深,归来高揭南荣阴。

卧看渴骥奔泉势,如见冥鸿避弋心。

夜梦至何许岩壑深窈石上苔痕隐起如小篆有僧

宋朝方岳

大杨风日春,小范林壑秋。
去予几何年,各已如云浮。
谁歌黄金缕,共醉白玉舟。
梦中到蓬莱,名字留岩幽。
宁知地下郎,草记天上楼。
老石翠岚湿,古篆苍藓稠。
摩挲踞虎兕,郁屈蟠蛟虬。
想当得意时,落笔不自休。
江山有二老,文字照九州。
神物俨护持,剥蚀吾奚忧。
是间定何许,玲珑窈相绸。
云根与僧憩,雪罅如神锼。
欲呼古时月,为洗今人愁。
梦耶其非欤,起坐搔白头。

寄周公瑕(名天球笃志古学善大小篆隶行草)

明朝佘翔

风尘谁不愧移文,江左高标独有君。

赋就何曾逢狗监,书成堪自换鹅群。

寻僧行踏寒山月,采药还乘甪里云。

海上穷愁知己少,双鱼莫遣不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