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天台晓望

天台晓望

[唐代]: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台州府志》:天台山,在天台县北三里。自神迹石起,至华顶峰皆是,为一邑诸山之总称。按陶弘景《真诰》曰: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十道志》谓其顶对三辰,或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登真隐诀》曰:处五县中央,为余姚、句章、临海、天台、剡县也。顾野王《舆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众岳之最秀者也。徐灵府记云:天台山,与桐柏接而少异。《神邕山图》又采浮屠氏说,以为阎浮震旦国极东处,或又号灵越。孙绰赋所谓“托灵越以正基”是也。

②《宁波府志》:四明山,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由天台发脉向东北行一百三十里,涌为二百八十峰,周围八百余里,绵亘于宁之奉化、慈溪、鄞县,绍之余姚、上虞、嵊县,台之宁海诸境。上有方石,四面有穴如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

③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乃天台山第八重最高处,可观日月之出没,东望大海,弥漫无际。

④《太平寰宇记》: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六里。孙绰《天台山赋》:“赤城霞起以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山,当由赤城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石色皆赤,状似云霞。《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建标,立物以为表识也。”

⑤溟,渤海也,见七卷注。

⑥大鹏、巨鳌,俱见一卷注。

⑦刘琨诗:“朱实陨劲气。”

⑧王逸《楚辞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⑨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王勃诗,“芝廛光分野,蓬阙感规模。”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李白的诗(1340篇)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天台晓望

唐代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凤台晓望

明朝陶安

列嶂飞空翠几重,晨光拂树露华浓。江南地胜来丹凤,海上天开起火龙。

都邑豪华超六代,烟尘荡涤见诸峰。可怜白鹭三山句,金谷惟宜罚酒钟。

山台晓望怀仅初不至

明朝姚咨

客舍起常早,旷然思远游。
弥伤岁华晚,来眺高台秋。
落叶满山径,寒风吹敝裘。
夫君独不至,湖水空悠悠。

山台晓望怀仅初不至和姚山人韵

明朝华察

初日照台上,兴来成独游。
天高宿雾尽,木落空山秋。
晓色侵残鬓,新寒上故裘。
吴门隔烟水,怅望空悠悠。

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

宋朝吴潜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拟瀛台晓春回文诗

清朝乾隆

烟笼柳岸移舟棹,雨过桃蹊散步鞋。

妍景画同春日晓,脆声管似鸟音谐。

鸢鱼妙趣悟飞跃,巧质论文谕陛阶。

蠲静虑惟耽日永,法书参学辨痕钗。

过宝月台晓不及登

明朝李之世

茫茫苍霭外,不复辨台亭。

珠蚌长胎月,烟螺近缀星。

千章环古翠,一抹走空青。

未得闻吟眺,肩舆可暂停。

金台晓雪图赠萧侍御

明朝林大春

天际六花飞,空山乱鸟稀。

轻沾梁苑席,细洒洛城扉。

玉马祥初见,铜驼气渐微。

袁生何处卧,王子此时归。

对月怀青女,因风想宓妃。

徘徊怜霰集,珍重托霜威。

阮郎归·玉台晓镜试轻凉

明朝汤传楹

玉台晓镜试轻凉,薄施秋水妆。

空庭对影怯昏黄,微风吹雾裳。

佩洛浦,髻巫阳,凭阑问海棠。

夜深多露倚谁旁,折来伴绮窗。

梦芙蓉·韬公招同八里台晓泛

清朝何振岱

扁舟陪谢傅。折荷盘裹饭,葛巾容与。岸灯孤焰,明灭带渔户。

采香红夥处。岸岸残夜风露。小枕兰舷,看低昂远嶂,青过小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