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唐代]: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春风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注释
①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②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
③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
④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作品赏析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写景;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过渡句,使诗文由景转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东”,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通过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都留在了诗外,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曲折的笔法,讽刺了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忘了广大地区人民的贫困。

刘方平简介

唐代·刘方平的简介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刘方平的诗(27篇) 刘方平的名句

猜你喜欢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春雪昼悠扬

唐代李损之

春雪昼悠扬,飘飞试士场。缀毫疑起草,沾字共成章。
匝地如铺练,凝阶似截肪。鹅毛萦树合,柳絮带风狂。
息疫方殊庆,丰年已报祥。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唐代白居易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春雪

宋朝释元肇

乾坤公道在,又见雪来苏。

贵贱皆白屋,高低尽坦涂。

莫嫌春力浅,犹胜去年无。

却忆寻芳者,还成访戴图。

春雪

宋朝陆游

江云垂野雪如簁,闰岁春来特地迟。倒尽酒壶终日醉,卧听儿诵半山诗。

春雪

元朝许衡

玉尘如糁满东风,人道天教兆岁丰。麦已埋深郊外绿,花都封却树头红。

半年枯槁从今润,千里芳菲是处空。为问王孙与农叟,忧欢应见两难同。

春雪

元朝李昱

盈尺江南雪未闻,花时况复落纷纷。

长河不雨来春水,平地无山起白云。

掠兔鹰鹯偏得食,衔鱼鸥鹭亦成群。

草堂幸喜明如昼,独自看书到夜分。

春雪

元朝叶颙

百花憔悴东风寒,六花烂漫开正繁。东君似欲誇富贵,琼台玉榭真珠阑。

绿杨无力晴抛絮,青松不老云生树。贪观天女跨鸾归,失却仙人骑鹤处。

斜斜整整复霏霏,却忆衔枚入蔡围。奇功未立英雄老,壮志虽存气力衰。

酒酣舞剑情难歇,指点银瓶莫教竭。醉中犹自忆当时,鹅鸭城边一池月。

春雪

宋朝梅尧臣

腊前望盈尺,奸缩不应乞。
万物及向荣,而反事凝凓。
与雨暗争能,不念伤彼茁。
虽然便消释,终是乖气律。
新阳岂惮沮,暴柳未为屈。
随风势更巧,著树媚且密。
谁将背时弃,乃欲逞果必。
摧花自作花,旋积旋已失。
上天施命令,冬春不相匹。
生物与死物,其道安可壹。
呜呼此飞雪,何为在今日。

春雪

宋朝王安石

春雪堕如簁,浑家醉不知。
泥留虎斗迹,愁杀路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