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作品赏析

[说明]
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
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
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
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1)。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2)。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3)。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4)。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5)。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6)。
〔注释〕
(1)被(pī披):同“披”,覆盖,下垂、鬓(bìn):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肌肤:指身体。实:
结实。
(2)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
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3)二八:即十六岁。故:同“固”。曾本云,“一作固”。无匹:无人能比。
(4)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
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5)垂九龄:将近九岁。觅:寻觅,寻找。
(6)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杯中物:指酒。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
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
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
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
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
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
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
姑且饮酒莫论理。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陶渊明简介

魏晋·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陶渊明的诗(174篇) 陶渊明的名句

猜你喜欢

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和陶诗·责子

唐代李贤

为人体忠信,相副名与实。

学文在馀力,无徒玩纸笔。

各宜勉尔志,求与古人匹。

苟不勤诗书,致身那有术。

我言徒谆谆,十不记六七。

譬之垄上苗,结秀在坚栗。

贤愚且听天,不须嗟造物。

责子效陶彭泽

明朝刘泰

七十吾已衰,两鬓飒然白。家贫寡生理,仅有三亩宅。

儿痴不知书,颇能勤稼穑。常恐遇饥岁,租庸官府迫。

忧来且倾酒,醉看南山色。

读陶渊明责子诗依韵和之

明朝林大春

灼灼池中莲,花明摘其实。

婉彼班生女,投机嗣史笔。

谁云乌获身,不胜雏一匹。

所思既匪彝,承家故无术。

借曰犹未知,业非六与七。

况复厌膏粱,行当树榛栗。

如之何勿思,甘为辕下物。

阙下言怀上执政·诰词黜责子孙羞

宋朝王禹偁

诰词黜责子孙羞,欲雪前冤事已休。
浴殿失恩成一梦,鼎湖攀驾即千秋。
道边任死心终直,泽畔长吟泪暗流。
虞舜五臣知此事,戏儒应免更监州。

读杜少陵诮渊明责子诗因次其韵反其意以示儿曹

明朝林大春

少陵诮陶翁,谓其未闻道。

不见鲍焦生,洛水空立槁。

愤俗故所怀,捐躯恨不早。

何况骨肉间,安得不萦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