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纳兰容若的诗 >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清朝]:纳兰容若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风中的柳絮残飞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别离时拈一花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悔恨曾经的多情,回到伤心离别的旧地。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注释

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⑵泥莲:指荷塘中的莲花。

⑶倩:请、恳请。此处谓莲花被藕丝缠绕。

⑷萦(yíng):回旋缠绕。

⑸拈(niān):用指取物。

⑹零:动词,流下。

写作背景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是清代学者纳兰性德的词。这首词以景起笔,因景诱情。风絮飘残,莲花盛开的季节,词人由此景回忆起了同在此季逝世的爱妻。拈一瓣花香,追忆亡妻生前的美好情景。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这首词的上片前两句是荷塘败落的实写。首句絮化为萍表达妻子亡故,以“飘残”而感知了季节之悲,同时也是人生之秋的写照。“泥莲”句谓藕已断而尚丝连,虽然一生一死,人天永隔,而偏偏情未断,自己对亡妻仍思念不断,这既是实景,又是不绝的情思。“珍重”二句追忆当初,因景诱情。词人嘱咐妻子千万要另烧一炷结愿香,不要忘记前生的情分,以便来生重寻旧好再缔良缘。情重更见心苦。

下片承上抒情,前两句化用杜牧诗句《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句意,“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作者后悔妻子在世的时候,没有对她深情相待,自觉对她薄情。因作者与妻卢氏结婚时,他心中还惦念着姓谢的表妹。自己因为对表妹谢氏的多情,而对卢氏薄情。如今想来人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而今人不在了,只有偷偷流泪的份了。“悔”字为反语,不悔之意。这是对于“情”的一种特殊感受,是更深沉得情的告白。后两句是真情的率性表露,“断肠”和“泪”恰是因多情而伤痛彻骨,凄苦惆怅。

全词由唉生怨,由怨生悔,情深意苦,感人至深。

名家点评

清初词人陈维嵩:“全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纳兰容若简介

清朝·纳兰容若的简介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纳兰容若的诗(262篇) 纳兰容若的名句

猜你喜欢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清朝纳兰容若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宋朝高观国

袅袅天风响珮环。鹊桥有女夜乘鸾。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摊破浣溪沙·郊行

明朝冯鼎位

迟日青骢缓辔行,轻寒轻暖弄春晴。

细草平沙花夹道,有啼莺。

嫩绿翻风烟样软,小溪过雨镜般明。

归近黄昏新月起,晚霞生。

摊破浣溪沙·小春

明朝项兰贞

淅淅寒风撼玉钩。起来斜日照红楼。帘外一声鹦鹉唤、唤梳头。

摊破浣溪沙·夏景

明朝王夫之

隐隐轻雷挂断虹,平田高下与溪通。溪外罩鱼人影,落波中。

屐齿泥融双印直,葛衣风漾一襟松。回看西峰峰外,半青红。

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清朝纳兰容若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宋朝宋无名氏

相恨相思一个人。柳眉桃脸自然春。别离情思,寂寞向谁论。映地残霞红照水,断魂芳草碧连云。水边楼上,回首倚黄昏。

摊破浣溪沙·赠舞妓

明朝史鉴

天与秾华一种奇。东风吹动小桃枝。临水愿将双佩解,是何时。

摊破浣溪沙·其二·即事

清朝尤侗

燕子楼中燕子飞。鹧鸪屏外鹧鸪啼。笑看萧郎盘细马,画桥西。

摊破浣溪沙·其一·春闺

清朝尤侗

愁倚东风唱踏莎。画屏十二自腾那,殃及斑鸠天外去,唤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