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周恩来的诗 > 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

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

[近现代]:周恩来

极目青郊外,
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
博浪踵相踪。

作品赏析

【注释】:
这两首“春日偶成”都是五言绝句,作于一九一四年,是迄今所见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当时,他年仅十六岁,在天津市南开学校学习,不但学业名列前茅,且积极从事爱国进步社团活动,与几位同学发起成立了“敬业乐群会”,创办了《敬业》杂志。在他编《敬业》等刊物时,撰写了许多社论、时评、纪事和文艺作品,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唤起青年和民众的觉醒。这两首五言绝句,载于《敬业》创刊号上。
  一九一四年前后,中国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统治时期。在一九一三年三月国会召开会议前夕,袁世凯阴谋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勾结帝国主义,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并罢免江西、安徽、广东等省的都督,派兵南下,挑起内战。孙中山先生当即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战争(即“二次革命”)。由于反动势力强大,讨袁受挫,“二次革命”遭到失败。袁世凯对革命党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灾难,劳动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周恩来在《春日偶成》的第一首诗中,以忧愤的心情,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控诉了反动头子袁世凯祸国殃民、镇压革命的罪行,且预感到革命人民必将奋起抗争。后一首诗,则通过对祖国美好的大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光明和进步、时刻“相思”着革命的春天到来的热烈感情。

  【青郊】春天的田野。?
  【烟霾】昏暗的烟云。这里指战火,战争。
  【中原方逐鹿】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晋书·石勒载记下》:“脱(作倘若解)迁光武(汉光武帝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鹿,指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或政权。此后就成为形容国家分裂、群雄角逐的成语。魏征诗云:“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此诗主要指的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势力和袁世凯反革命势力的斗争。
  【博浪】《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秦灭韩以后,张良为了替韩报仇,曾经东往淮阳(今河南省淮阳县)游学,从隐士仓海君那里聘请到一个大力士充当刺客。公元前二一八年,秦始皇东游到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张良和那个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今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这里是指革命人民对袁世凯反革命势力的斗争,不涉及对秦始皇、张良的评价。
  【踵相踪】踵,脚后跟,脚印;相踪,跟随,接连不断,一个
跟着一个。
  【红陌】陌,田间小路。红陌,泛指开满鲜花的郊野。  
  【相思】这里是期待、向往的意思。

--引自周秉德《周恩来诗联集笺注》序

周恩来简介

近现代·周恩来的简介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的诗(8篇) 周恩来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

近现代周恩来

极目青郊外,
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
博浪踵相踪。

春日偶成三首·陋巷逢春日

宋朝陈棣

陋巷逢春日,生涯亦足夸。
堆钱聚榆荚,积絮扑杨花。
旌旆千行行,笙歌两部蛙。
凭谁为商榷,何似五侯家。

春日偶成

清朝孔祥淑

春来无事小窗前,手弄瑶琴已暮天。一曲未终花影上,碧栏杆外月初圆。

春日偶成

清朝王德爵

风尘今老矣,且乐我箪瓢。

医学传三世,恩波沐五朝。

襟怀常落落,心境自嚣嚣。

春日浑无事,吟成信手钞。

春日偶成

元朝萨都剌

踏马归来过早春,空阶已见草如茵。东风吹绿青溪柳,马上轻寒不著人。

春日偶成

宋朝喻良能

烟霏初散晓寒收,花气烘晴草色浮。
一片风光吟不尽,青春池上海棠洲。

春日偶成

宋朝孟淑卿

泼眠韶光日正长,虾须帘卷燕飞忙。
画楼绿暗欹杨柳,舞榭红多睡海棠。

春日偶成

宋朝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宋朝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明朝王渐逵

独抱遗经叹索居,检馀坟籍异乘除。

虬螭已没汾阴鼎,科斗空存孔壁书。

道在不妨栖远岛,春来依旧著寒儒。

白云蒲涧多殊景,分付舆人整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