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⑴诛茅,剪除茅草。总为此,全都为了这棵楠树。

⑵楠树高大,故发出的声音,有似寒蝉。寒蝉。蝉的一种,深秋时鸣于日暮,声音幽抑。

⑶此句极写风力之大。流云气,因兼有雷雨。

⑷此二句摹写楠树和风雨斗争的状态,字字惊心动魄,读者仿佛看到杜甫本人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的形象。浦起龙注:“犹力争,壮其节也。岂天意,非其罪也。”

⑸树倚清江,故曰沧波老树。

⑹浦,水边。童童,一作亭亭。青,一作车。按《蒿楠》诗:“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则当作青。

⑺树大荫浓,可避雪霜,故野老频留树下;树高迎风,如吹笙竽,故行人低回倾听,不忍即过。见得楠树,人所共爱。

⑻虎倒龙颠,写老楠僵仆之状。杜甫多用龙虎形容松柏等古木。如《双松图歌》,“白摧朽骨龙虎死。”《病柏》:“偃蹙龙虎姿。”委,弃也。“泪痕血点”句作写树看更好,树经雨涅,躺在地上有如泪痕血点满垂胸臆,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但也包含了自己的痛惜。

⑼无颜色,即大为减色。浦起龙注:“虎倒龙颠,英雄末路,泪痕血点,人树兼悲。无颜色,收应老辣。叹楠那;自叹耶?”

写作背景

杜甫《楠树为风雨所拔叹》写作背景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在成都时创作的七古。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转意。开头四句追叙未拔之前;“东南飘风”四句正写为风雨所拔;“沧波老树”四句写拔后回思之情,两句切自己写,两句写一般人;最后四句表示深致哀悼。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2661条)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