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赏析

[南北朝]:萧绎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
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风起,春花犯雪开。
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

《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这首诗既以《关山月》之曲谱词,它的主旨必然紧紧围绕着“伤离别”之意展开。
首联“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点明了诗中主人公别家远去,奔向异地他乡:早上还站在岸边,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这两句带出的气氛是绿波生凉、夜幕迷蒙,流露出别家远游人惘然若失的感受。
“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绘夜景。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这景色多么迷人,但未免过于清幽;因为由月中桂树近而联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吴刚正在砍伐桂树,而随着流影触发的必是对自己只身在外的自伤;于是,这迷人的夜景带来的是倍觉凄凉。
“寒沙逐风起,春花犯雪开”写自然景象的清冷氛围:寒沙随着狂暴的北风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残冬余雪竞先怒放。这联景物描写着重于动态,对仗工巧,又十分生动。
“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是说:如此夜长不能入睡,羁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谁能与自己会面解闷;衣衫单薄难以御寒,又有谁为自己赶裁锦衣!此处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极度孤寂的感情。
全篇四联,首三联通过自然景色渲染的是悲凉凄清的环境,尾联则是直接写处身人间世俗后。产生的孤独感情;前景后情,呼应融合,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此外,该诗十分注意语言技巧,如首联上下句间,“朝望”对着“夜上”、“清波道”对着“白登台”,十分工巧自然;第三联上下句间也是这样,“寒沙”对“春花”、“逐风起”对着“犯雪开”,极为严整。

萧绎简介

南北朝·萧绎的简介

萧绎 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萧绎的诗(121篇) 萧绎的名句(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