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关山月 > 译文与注释

关山月

[南北朝]:萧绎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
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风起,春花犯雪开。
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早上还站在岸边,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
寒沙随着狂暴的北风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残冬余雪竞先怒放。
如此夜长不能入睡,羁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谁能与自己会面解闷;衣衫单薄难以御寒,又有谁为自己赶裁锦衣?

注释

①《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南北朝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
②清波道:似当为“清溪道”。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云南之路。
③白登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④“月中”句: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
⑤流影:移动不定的月影。
⑥寒沙:寒冷季节的黄沙。
⑦犯雪:冒着大雪。
⑧晤(wù):会面。
⑨谁为:谁人替我缝制。

写作背景

萧绎《关山月》写作背景

《关山月》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渲染了月夜思人的孤寂冷清的气氛,抒写了久戍不归之怨情。

萧绎简介

南北朝·萧绎的简介

萧绎 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萧绎的诗(121篇)〕〔► 萧绎的名句(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