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译语 > 词语"译语"的意思

译语


注音一ˋ ㄩˇ

繁体譯語

译语

词语解释

译语[ yì yǔ ]

⒈  异域的语言。

⒉  经翻译的语言。

引证解释

⒈  异域的语言。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謳謡。”

⒉  经翻译的语言。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渐通 青塚 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吕淑湘 《中国文法要略》第一章:“译语有两种,译意的和译音的。”

分字解释


造句

  • 译者的形象伴随着诗化的译语而存在。
  • 口译活动涉及源语发言人、译员和译语听众三方。
  • 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译本中的语言行为文化现象。
  • 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
  • 翻译涉及了原语语言和译语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转换。
  • 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 以篇章为基础的翻译的目的其实就是要为译语读者提供连贯的译文。
  • 软新闻具有的不完全的呼唤功能也要求翻译的语言形式以译语为导向。
  •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
  • 翻译是一个原型范畴,对源语语篇及译语语篇采取原型分析尤为重要。
  • 巴尔胡达罗夫为翻译单位所下的定义是“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单位”。
  • 在翻译中,源语与译语承载的文化差异往往比语言差别更易造成棘手的困难。
  • 您并不认为译者在翻译某一文本时,译语中有与原语对号入座的表达法可找。
  • 依照这一选择,译者可以使自己遵循原语的相关准则,或服从译语的相关准则。
  • 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原则实际上也强调了译语读者(观众)反应这一点。
  • 翻译等值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翻译的中心任务就是在译语中寻求等值。
  • 他举了几个在源语中短语的表达程度明显强于或弱于用逐字翻译译出的译语的例子。
  • 同传的串行过程在宏观层面上,被分成:原语理解,概念转化和译语输出三大阶段;
  • 将原文的意思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使看不懂原文的读者能通过译文获得原文的信息。
  • 翻译活动涉及两套语言和文化规范系统,一套属于源语社会,另一套则属于译语社会。
  • 译语能够传递源语的声色之美、传神之美、形式之美与文体之美,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
  • 套译的谚语,译语读者对其中的比喻形象比较熟悉,因此易于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 第四章论述了关联原则指导下的语用翻译有助于将原语的意义准确、清楚地传达给译语读者。
  • 只有原交际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在认知环境的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才是成功的译文。
  •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方式,其目的之一是实现原语语篇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有效交际。
  • 在商标的翻译中应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以达到译语与原语的等值。
  • 译者必须充分调动译语的各种表达方式,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抗译性,努力再现原诗的美学特质。
  • 为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在翻译中必须重视繁复与简短的运用。
  • 然而,现有的同声传译质量评估文献没有具体地定义和阐释译语连贯,使其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 "译语"的意思含义、译语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