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斜靠着栏杆背向鹦鹉,思忖着为什么不再回过头来?

注释

⑴春词:春怨之词。⑵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⑶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⑷思量:思忖。

写作背景

《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闺怨诗,前两句描写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春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后两句通过“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动态描绘,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作品赏析

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见下),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蒙眬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试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该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楼”,又何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为什么要“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她默默地数着、数着……“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白居易的诗(4674篇) 白居易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词·剪得春词不忍看

宋朝方岳

剪得春词不忍看,雨深怕近碧阑干。
春无些力吹成雪,未必杏花能耐寒。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词

唐代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春词

魏晋王德

春花绮绣色,春鸟弦歌声。春风复荡漾,春女亦多情。

爱将莺作友,怜傍锦为屏。回头语夫婿,莫负艳阳征。

春词

唐代元稹

山翠湖光似欲流,蜂声鸟思却堪愁。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

春词

清朝缪公恩

东风吹落花,落花逐风去。可怜一片红,飘零竟何处。

春词

元朝元淮

绣被春寒掩翠屏,家常只系石榴裙。鲛绡误落花砖上,旋向沉香火上薰。

春词

元朝郑奎妻

春风吹花落红雪,杨柳阴浓啼百舌。

东家蝴蝶西家飞,前岁樱桃今岁结。

鞦韆蹴罢鬓鬖髿,粉汗凝香沁绿纱。

侍女亦知心内事,银瓶汲水煮新茶。

春词

宋朝张耒

宝刀裁花碎罗縠,带腊圆红黄染粟。
枝头几日即花开,世人上情何太速。
东风未转北风严,返挂铜◇不上帘。
莫怪蛾眉呵素指,层檐冰碧玉纤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