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纳兰容若的诗 >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清朝]:纳兰容若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相思的时节,不期而至。梅花一样消瘦的女子,独伫在?边。静静地,脉脉地。春风来时,她立在风中,裙也翩翩,发也翩翩。春风来时,她凝睇远方,思念如河,涟漪如歌。黄昏。她寂寂地弹着琵琶,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月满西楼的时候,她还恋恋地等着,那个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男子,来敲门。却不知,在那株枇杷树下,青春?是一本伤感的书,爱情?是一只没有桨的小船。

注释

①江梅:野梅。此处以江梅喻离去的侍妾沈宛。

②愁损:因愁情而使人消瘦。

③麝篝:燃烧麝香的熏笼。余熏:麝香燃后的余热。

④可耐:可奈,无可奈何。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⑤便教:即便是,纵然是。

⑥校书人: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薛涛是唐代名妓,能诗,故后世称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这里借指花下读书人。

写作背景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由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该词是纳兰性德写给沈宛的。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词研究中的一个迷案,很多人费尽心机地想要参详出这美丽文字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一位女子,藏着怎样的一个故事。搞历史和搞八卦大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只不过历史搞的是古代明星的八卦。

大家慢慢来看。“欲问江梅瘦几分”,像是咏物,吟咏的对象是江梅。什么是江梅呢,如果你把它简单理解成江边的梅花,那你不但在事实上错了,还严重违背了小资精神。范成大有个梅谱,详列各个梅花品种,但分类的眼光与其说是植物学的,不如说是诗人的。他说江梅也叫野梅,体现的是山野清绝之趣,花朵较小,清瘦有韵致,香气最清。

这种分类手法,充分体现着老百姓和小资的一大区别。比如喝咖啡,老百姓会说“来一杯咖啡”,小资会说“一杯蓝山”,虽然专家说中国从没进口过真正的蓝山咖啡豆,但“蓝山式”就足够情趣了。细节决定小资,所以小资的眼里不存在作为泛称的咖啡,而只有一个个具体的咖啡品种,小资的诗里也不存在作为泛称的梅花,而只有江梅、雪梅这样的细分。

江梅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是清瘦、孤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拟人了,于是有了下一句“只看愁损翠罗裙”。两句话连起来看,字面意思是说:要问江梅到底瘦成什么样了,只要看看那女子的裙子是不是又显肥了。这个修辞非常巧妙,用后半句来揭示前半句所谓的江梅其实是指一位江梅一样清瘦、孤傲的女子。而她的瘦,不是因为发育不良,而是因为“愁”。为什么愁,下一句交代得更加巧妙“麝篝衾冷惜余熏”。

“麝篝”是燃麝香的熏笼,“麝篝衾冷惜余熏”顺畅的语序应该是“衾冷麝篝惜余熏”,说那女子觉得被窝有点凉了,去看熏笼,麝香已经烧完了,那残留的香气和温度分外惹人怜惜。——文人总能把龌龊的思想表达得非常优美、非常含蓄,在诗歌套语里,如果说一个女子嫌被窝冷,通常只暗示着一个原因:想男人了。这里还有第二层意思,因为在古代男权社会,话语权把握在男人手里,女人很少会写诗来想男人,而男人想女人的时候,常常会假托女人的口吻,或者假想女人的生活情景,写那个女人在思念自己。——如果女方实在不具备对等的才华来作自己诗词唱和的红颜知己,那就由男方亲手捉刀,玩左右手互搏好了。

下片开头两句对仗,是浣溪沙这个词牌的精华部分,容若这里写的是“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这是描写女主角的生活:天晚了,冷了,倚着竹子,就算春光好天气也不把房门打开。

“可耐”即无奈、可叹。“倚竹”是个诗歌套语,出处在杜甫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写贵家女子生活的沦落和沦落之后保守的节操。而春光明媚也不开门则说明了至少两种可能性:一是她心里不痛快,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二是她心里想着某个遥远的情郎,因为得不到爱情的慰藉,便对撩动的春光也无动于衷了。这女子到底是什么人呢?末句给出了答案:“枇杷花底校书人”,这是用唐代才女薛涛的典故,王建有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女校书”、“枇杷花”、“闭门居”都在王建这首诗里找到了出处。

“女校书”这个称谓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冠在表妹的头上,“枇杷花”在写实的一面上又是南方的物产,如果表妹真收到这样一首词,恐怕非跟多情的容若表哥分手不可。

最后说说读音问题。这首词肯定很多人读起来感觉不流畅,原因很简单,这是字音的古今差异造成的。这问题其实古来就有,明清时候要写诗填词已经得硬生生地背韵谱了,这也算是古典诗词的一个小小的技术壁垒。“只看愁损翠罗裙”,“看”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麝篝衾冷惜余熏”,“惜”是入声字,读诗词遇到入声字有一个很不规范但很方便的替代方法,那就是把入声字读成四声,比如“惜”可以读成“戏”,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可耐暮寒长倚竹”,“竹”是入声,方法同上。“便教春好不开门”,“教”字可平可仄,这里是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纳兰容若简介

清朝·纳兰容若的简介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纳兰容若的诗(262篇) 纳兰容若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清朝纳兰容若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

思佳客·检点娇红瘦几分

清朝周之琦

检点娇红瘦几分。含情重问可怜春。谁教南浦愁中絮,却化西楼梦里云。

浣溪沙·其一·问江湖二首

唐代敦煌曲子

浪打轻船雨打篷。

遥看篷下有渔翁。

莎笠不收船不系,任西东。

即问渔翁何所有,一壶清酒一竿风。

山月与鸥长作伴,五湖中。

浣溪沙·其二·问江湖二首

唐代敦煌曲子

一阵风起吹黑云。

船车撩乱满江津。

浩涆洪波长水面,浪如银。

即问长江来往客,东西南北几时分。

一过教人肠欲断,况行人。

浣溪沙·的皪江梅共腊梅

宋朝黄人杰

的皪江梅共腊梅。剪金裁玉一时开。黄姑相伴雪儿来。别驾公馀无个事,得将诗酒与栽培。为春留客小徘徊。

浣溪沙·欲醉江梅兴未休

宋朝周紫芝

欲醉江梅兴未休。待篘春瓮洗春愁。不成欢绪却成羞。天意若教花似雪,客情宁恨鬓如秋。趁他何逊在扬州。

江梅引·忆江梅

宋朝洪皓

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浣溪沙

清朝王士祯

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浣溪沙

唐代韩偓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江梅引·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二首·以上聚

元朝姚燧

西湖不近上林隈。问江梅。定谁栽。莫是冥鸿,衔子远飞来。紫陌游人多不识,但惊看,青天霁,一树开。独有使君怜寂寞,为持杯。能几回。玉纤横管东风外,落日楼台。不恨明朝,飞雪满苍苔。恨杀南溪调鼎手,恐迟暮,到而今,霜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