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陶渊明的诗 > 饮酒 十三

饮酒 十三

[魏晋]: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作品赏析

其十三(1)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2)。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3)。
规规一何愚,兀做差若颖(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5)。
【注释】
(1)这首诗以醉者同醒者设譬,表现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比较与评价中,诗人愿醉而不
愿醒,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
(2)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取:逯本作”趣”,今从曾本、苏写本、
焦本改。邈异境:境界迎然不同。
(3)领:领会,理解。
(4)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庄子?秋水》:“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
窥天,用锥指地也。”渊明即用此典,故接下说“一何愚”。兀(wù务)傲:倔强而有锋芒。差(ch
ā叉):比较上,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5)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烛当秉:逯本作”烛当炳”,曾本、焦本皆注一作“烛当秉”,从
后者。秉:握持,拿着。《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按:逯本
从“炳”引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炳烛夜游”为据,此语当本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卷四十二。
李善注云:“古诗曰:‘昼夜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秉或作炳。”则知李善所见《文选》原本当作
“秉”,正文之,“炳”,乃后人刻入。查《四部丛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选》卷四十二即作,“古
人思秉烛夜游”。)
[译文]
两人常常在一起,
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人每天独昏醉,
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者醉者相视笑,
对话互相不领会。
浅陋拘泥多愚蠢,
自然放纵较聪慧。
转告正在畅饮者,
日落秉烛当欢醉。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陶渊明简介

魏晋·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陶渊明的诗(174篇) 陶渊明的名句

猜你喜欢

饮酒 十三

魏晋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和饮酒·其十三

明朝李之世

天地一生灭,何处是真境。

偶然幻作人,幻醉仍幻醒。

呼我为马牛,我亦从人领。

但得处于囊,不必露其颖。

玄豹隐雾中,奚羡文之炳。

和陶饮酒·其十三

明朝魏学洢

读书荒寺隈,居止近人境。身在糟醨中,未敢傲独醒。

矢志程先民,迩言或不领。至人能敛锷,余乃无馀颖。

安得一豁然,明月与同炳。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明朝祝允明

尝喜陈图南,托世在梦境。亦有阮步兵,六旬且一醒。

神解与辟世,此意在各领。汩汩糟醨间,少复此冥颖。

哀哉羊皮人,方彼耀虎炳。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三

唐代李贤

吾性颇乐饮,深识醉中境。

况居萧散地,宜醉不宜醒。

诗成无与和,意适还自领。

醉后饶篇章,聊以托毛颖。

我观先哲文,丹青垂焕炳。

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明朝黎民表

桑麻翳蓬门,萧然断人境。欣无耳目营,既醉还复醒。

知我诚已希,兹言贵深领。高矩谢夷齐,清风挹箕颍。

天运固有常,得丧吾当炳。

和饮酒二十首(并引)·其十三

明朝黄淳耀

醉乡无町畦,我亦践斯境。

陶令终日醉,次公终日醒。

醒醉尽称狂,醉者得要领。

生年钝如槌,觞至便脱颖。

犹嫌醉乡人,身后名炳炳。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三

宋朝晁补之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颇疑酣中似,奈尔辄复醒。
东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领。
是事吾有师,安敢囊出颖。
指穷火巳传,岂待得薪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