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文章如同尘土,我还能做什么呢?举目遥望,又引起我无穷的思念。
我痛恨祖国的文艺园林一片寂寞荒凉,什么时候啊,春兰秋菊才能相继开放。

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楚辞·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李商隐《代魏宫私赠》:“知有宓妃无限意,春兰秋菊可同时。”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写作背景

《偶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写了作者对自己的艰难处境、对动荡的时局的感慨,但并不低沉,一扫中国古人在写这类怀忧伤时的诗作时所表现的那种哀叹忧愁之绪,作者在他的感怀中灌注了一种愤慨激越的情绪以激励自己和友人。全诗意境含蓄,抒情较浓。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日派却百般阻挠、破坏;对于中国人民风起云涌的抗日热潮,更进行镇压。“一·二八”事变发生,鲁迅因寓所受到炮火威胁,于1月30日避居内山书,2月6日又移居英租界内山书店支店,直到3月19日,才全家回寓。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回寓后3月31日所写,是赠给沈松泉的。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缘事抒怀的诗作,实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激烈斗争实况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文坛百花凋残、众芳零落的荒芜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惧强权,决心同其战斗到底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从而,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时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爱国深情。
这首诗,是鲁迅久积悲愤、愤涌而出的结果。因而,在无限悲愤之中蕴藏着呐喊的豪情,在凝炼精短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与其战斗的韧劲。诗意婉转,而又义正词严,比喻浅豁,却又含而不露,用典质朴,但又朴而见雅。全诗层层递进,不枝不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思想的高度与艺术的精度。首句直揭黑暗的现实、险恶的环境,为下面诗情的展开作了铺垫。次句暗述朋友的规劝,一个“惹”字,既牵动了作者重返“旧游之地”的“梦思”,又倾吐了作者“如处荆棘”的恶劣环境的愤慨。第三句中的一个“恨”字,寓托深刻,既含有作者对国民党摧残文坛罪行的无比憎恨,又含有作者对为革命而献身的革命战友的深情怀念。这一句,既以“芳林寥落”与首句的“文章如土”相呼应、相补充,又起引出末句的作用,以兰、菊不同季节开放为喻,暗述自己“很难成行”的缘由,表达了作者誓与他们斗争到底的不屈意志与坚强决心。

鲁迅简介

近现代·鲁迅的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的诗(45篇) 鲁迅的名句

猜你喜欢

偶成

清朝叶方蔼

极目惊沙卷断蓬,敝裘羸马夕阳中。

剧怜丧狗形相似,妄儗犹龙气不同。

少日几曾嗤邓禹,晚来祗自笑扬雄。

九衢咫尺非容易,蹩躠何当见此翁。

偶成

近现代宁调元

天南地北羽书忙,汉水滔滔接建康。
妄拟清流能误国,化为黄鹄定还乡。
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
谁信循环百年事,几人堕马斗新妆。

偶成

两汉刘雄

鸟声破梦唤客起,还觅朝餐出北门。行过浓荫增凉意,错认苔斑作雨痕。

偶成

近现代鲁迅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偶成

近现代苏曼殊

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
自是神仙沦小谪,不必惆怅忆芳容。

偶成

清朝乾隆

风在窗棂月在檐,无边风月任吟拈。

花因几暇香偏远,诗到秋来兴亦添。

剩有蝉声催露柳,恰饶萤火度虾帘。

封章问有何人奏,阶下丁丁响玉签。

偶成

清朝叶方蔼

漫说花颜好,花鲜得几晨。

君看花落去,重有扫花人。

偶成

清朝叶方蔼

厮养谁家妇,徒行陌上尘。

都言赵宫里,原是旧才人。

偶成

清朝林占梅

抚琴馀兴事吟笺,岁序消磨邺架边。海外求书如访友,梦中得句若逢仙。

举杯肯让青莲醉,拜石还如大米颠。閒里更寻消遣法,笑拈偈语学参禅。

偶成

清朝王采薇

竹叶鸣纱牖,虫声杂锦梭。

帘长镫燄小,山乱月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