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韩干马十四匹 > 译文与注释

韩干马十四匹

[宋朝]:苏轼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两马并驾八只蹄子并接一起,两马弯下颈马鬃和马尾一样高。前马后蹄踢着后马重量压在前蹄,后马往后退避长声嘶鸣。长胡子的看马老头向后看去,上辈子是马能听懂马语。后边的八匹有行走的有饮水的,细微流水流向马嘴似能听到水流声。前马渡过河水像飞出树林的鹤伸长着脖子,后马想要渡河像鹤低头啄食一样。最后一匹是马中之龙,不嘶鸣身也不动尾巴摇出了风。韩干画马如同真马,苏子作诗如画作一般。世上没有伯乐也没有善于画马的韩干,这些诗这些画谁能看懂?

注释

⑴韩干:大梁人,官太府寺丞。善画人物,尤工鞍马。初师曹霸。天宝中召入供奉,悉图宫中名马。
⑵攒:并接。一说四蹄聚集在一起。
⑶宛颈:弯颈。鬃尾齐:指马鬃和马尾一样高,一样齐。
⑷任前:把全身的重量放在前两条腿上。举后:举起后蹄去踢。
⑸却避:退避。
⑹老髯:长着胡子的老头。奚官:王十朋注引程季长:“奚官,养马之役者。”即马佚。
⑺前身作马:上辈子曾经是马。换句话说,是马脱生的。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⑻微流赴吻:细微的流水流向马嘴。若有声:似能听到马喝水的声音。
⑼既济:已经渡过溪水。出林鹤:像飞出树林的鹤一样伸着脖子站立。
⑽涉:涉水,指经过溪水。鹤俯啄:像鹤一样低头啄食。
⑾马中龙:最好的一匹马。
⑿尾摇风:尾巴摇动而产生了风。
⒀韩生:指韩干。
⒁苏子:指苏轼。
⒂伯乐:古代善相马者,秦穆公时人。一说为赵简子之臣。

写作背景

苏轼《韩干马十四匹》写作背景

《韩干马十四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十二句分写十六匹马(诗题为十四匹,有意),时分时合,夹叙夹写,穿插转换,错落有致。写了十六匹马,然后点题。第十三句“画马真是马”,得马之神,是对韩干的高度赞同。第十四句是自赞,作者对自己的诗作充满了信心。作者自赞之意在引出末二句议论:世无伯乐、韩干,则虽有韩干画马之才,虽有为韩干画马之才之人题诗传神之功力之人,亦将无所得其用,可作多种联想。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22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