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鲁迅的诗 > 一.二八战后作

一.二八战后作

[近现代]:鲁迅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载,该诗于1932年7月11日写赠山本初枝,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攻上海,战争爆发时,鲁迅的家正在火线之下,屋里中了四弹,十几块玻璃被打碎。直到2月6日,由友人的帮助,才离开险境。对战争中侵略者进行的血腥屠杀,鲁迅极为愤慨。他后来说:“今年春适在火线下,目睹大戮,尤险,然竟得免,颇欲有所记叙,然而真所谓无从说起也”(1932年6月5日致台静农的信)
山本初枝,日本歌人。1916年随丈夫来到中国,在内山书店经人介绍鱼鲁迅相识。山本初枝住在内山书店后面的千爱里,和鲁迅住的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仅隔一百米左右。当时共同受到战争的惊吓,有共同感受到战争的萧条。鲁迅看得很清楚,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日本人民,包括侨居在中国的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在这次战争中,鲁迅一家和山本初枝一家是一次“共患难”的经历,是值得纪念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影响作者与山本初枝的友谊,在山本初枝回国时,鲁迅即以此诗相送。山本初枝回国后,和鲁迅继续保持着通信的联系。

注释赏析编辑
战云暂敛残春在。“战云”是指“一二八”战争。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攻上海,当时驻扎在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下和上海人民一起,奋起抵抗,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暂敛“是指一二八战争时,由于当局错误的领导和指挥,十九路军被迫撤退,5月5日国民党政府满足了帝国主义提出的侵略要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送沪停战协议》。暂敛,表示暂时停止,类似的战阵有可能随时发生,说明鲁迅对侵略者的本质看得很清楚。
重炮清歌两寂然。寂然,指寂静、萧条。炮声虽然寂然了,人民群众还沉浸在战祸的悲痛之中,不像往常那样热闹了。鲁迅当时的一封信中说:......一切如常,惟市面萧条,四近房屋多残破,店不开市,故购买食物,颇不便当耳。”
这就是重炮清歌两寂然的真实情况。鲁迅之所以用清歌的寂然来表示市面的萧条,是因为山本初枝是歌人,她是关心歌声的。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棹,长的船桨,这里指船。1932年7月山本初枝和丈夫要离开中国返回日本。鲁迅在知味观设宴送别。鲁迅7月11日的日记记有:“午后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即本诗。战争并没有影响作者与山本初枝的友谊,反而增进了他们的友谊。现在山本初枝要回国了,鲁迅衷心的写诗祝她一路平安。鲁迅写了这首诗却说“无诗”,这是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的诗算不上诗。

鲁迅简介

近现代·鲁迅的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的诗(45篇) 鲁迅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一.二八战后作

近现代鲁迅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蜀中战后感事

唐代雍陶

蜀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已谓无妖土,那知有祸胎。蕃兵依濮柳,蛮旆指江梅。
战后悲逢血,烧馀恨见灰。空留犀厌怪,无复酒除灾。
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家贫移未得,愁上望乡台。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故里

唐代常衮

结发事疆场,全生到海乡。连云防铁岭,同日破渔阳。
牧马胡天晚,移军碛路长。枕戈眠古戍,吹角立繁霜。
归老勋仍在,酬恩虏未忘。独行过邑里,多病对农桑。
雄剑依尘橐,兵符寄药囊。空馀麾下将,犹逐羽林郎。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

唐代卢纶

结发事疆场,全生俱到乡。连云防铁岭,同日破渔阳。
牧马胡天晚,移军碛路长。枕戈眠古戍,吹角立繁霜。
归老勋仍在,酬恩虏未亡。独行过邑里,多病对农桑。
雄剑依尘橐,阴符寄药囊。空馀麾下将,犹逐羽林郎。

素梅·二八

元朝王冕

开遍南枝又北枝,春风于我似相知。
酒边漫说罗浮梦,忘却瑶台月下时。

西江月·秋霁姮娥二八

宋朝曹冠

秋霁姮娥二八,寒光逼散浮云。小山丛桂吐清芬。犹带蟾宫风韵。因念两登仙籍,恩沾雨露方新。汝今妙岁已能文。早折高枝荣奋。

次陈仲文八月十二八韵

宋朝潘牥

痴云吹尽月行天,新琢冰轮欠半边。
须信缺中元不缺,便教圆处可长圆。
寒生沙渚雁初下,冷浸纱窗人未眠。
万事虚盈皆此类,几看如镜复如弦。

西江月·莫问九三二八

宋朝萧廷之

莫问九三二八,无过阴偶阳奇。大都离坎结夫妻。要识屯蒙既未。若遇一阳起复,便堪进火无迟。只因差失在毫厘。野战更宜仔细。

西江月·秋霁嫦娥二八

宋朝曹遇

秋霁嫦娥二八,寒光逼散浮云。小山业桂吐清芬,犹带蟾宫风韵。因念两登仙籍,恩沾雨露方新。汝今妙岁已能文。早折高枝荣奋。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

宋朝张伯端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姓。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