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清朝]: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山野中的寺庙把晴空下的树林分开了,山亭好似穿行在晚霞之间。
幽静的山野春色深深,没有游人欣赏;漫行其中只见松花飘落。

注释
野寺:山野中的寺庙。
分:分开。
晴树:晴空下的树林。
过:飘掠,飘过。
松花:又叫松黄,指马尾松开的球形或卵圆形花。

作品赏析

  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天日暮的山景图。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后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正是美丽春天却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上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全诗共四句,句句写景,一、三句静,二、四句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描写精妙。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野寺分晴树”摆出两样事物:野寺与晴树。前者说明地处荒僻,人迹罕至;后者说明天朗气清,春天的树翠油油的,一派生机。在它们中间用了一个“分”字,好像是把彼此分隔开了。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过故人庄》)句。这“分”与“合”恰相反,而其意却是说绿树拥着野寺;或是说绿树将村庄包围了起来,都表明树多。次句也是两样事物:山亭与晚霞。这里用了一个“过”字,山亭似徐徐穿行在晚霞之间,赋予山亭以某种生命,化静为动点活境界,平添情趣。这两句的景色有淡素,有明媚,也有艳丽;但总的还是淡素较多。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没有游人欣赏。转写到人事,点明无客人来,只有诗人自己,漫行在山间小路上,只见松花飘落,一片静谧,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春深无客到”这句应首句的“野寺”,与上面的自然色彩是谐调的。它也与首句一样写静。不见人影,不闻喧哗,写静而无板涩之嫌、沉闷之弊,却在总体静谧的意境中嵌入“深”“到”二字,又微微地点缀了某些动态、生机,活跃了画面。“一路落松花”,此句点明是“山行”,又是化静为动,落笔呈象,且又入声。

  全诗不以强烈的对比、映衬来强化画境,而是细细地轻挑漫拨,来传送寂静中的些微动态,描写精妙。同时在描写中又特别注意色调的变幻:绿色的树林、红色的晚霞以及铺满地面的松花,在静而动的山间画图中又染上了鲜明的色彩。此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闲自得的乐趣,表达了诗人独自山行时趋尘脱俗的感觉。四句诗,句句写景,一、三静,二、四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作者越是丝毫不露声色,愈见出“无客到”的山行道上这位“客”的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的情怀。王士祯称其五言诗“有风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无缝”(《池北偶谈》),由此诗来看并非过誉。

施闰章简介

清朝·施闰章的简介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施闰章的诗(101篇) 施闰章的名句

猜你喜欢

峡路山行即事十首·千里山行一月程

宋朝袁说友

千里山行一月程,攀层蹑级几宵征。
明朝猛入遂宁路,闻说夷途砥样平。

山行

清朝乾隆

万壑千岩宿雾封,朝暾光射见重重。

霜前枫色丹犹嫩,霁后山容翠更浓。

烟坞云程频借问,农夫野叟每相逢。

爱听塞上传闻语,一百年来不举烽。

山行

清朝朱煌

山行终日少人烟,乱石砑䂘一径穿。九折羊肠盘雪岭,半空鸟道插云巅。

每逢折转石偏峭,突遇峰回崖更悬。不历世途危险处,那能平步上青天。

山行

唐代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山行

清朝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山行

清朝姚鼐

石径幽岩竟日曛,杖藤行逐远樵闻。纵无世外冥鸿翼,犹爱林閒野鹿群。

春渚夭桃无杂树,暮天残雨有行云。故人溪口如相问,何物空山可赠君。

山行

清朝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清朝乾隆

山行不用命巾车,散步寻幽亦足嘉。

涨影过桥留蘖莽,曦光落涧起烟霞。

园中晴雨峰峰别,塞外暄凉日日差。

何事未曾忘结习,触怀便拟试吟叉。

山行

清朝乾隆

山行寻鹿亦寻诗,妙合而凝巧搆思。

得失非他千古事,文章假我寸心知。

瀑飞绝涧声偏冷,峰较閒云态更奇。

半夏不堪回首忆,绪情欲藉此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