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贺的诗 >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唐代]:李贺

其一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其二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其一

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却没有俎豆陈列,惭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
当小弟经过庐山的香炉峰时,你孤单的身影,将会落到鄱阳湖水面之下。
你一路前行,长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镜峰,在秋凉之夜四顾凄迷,倍感孤寂。
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而又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其二

小弟上马将远行,送别在柳下,官街上的槐叶才如兔眼儿大。
想的是借千里送别去谋生,换取升斗之粮糊口养家。
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见的浮云,心头和全身却像挂着线儿相牵引。
茅屋前树影转动,月光满床难入睡,为小弟担忧,梦见江西饥民乱纷纷。
你长兄我今年已经二十岁挂零,近来持镜自照,只见脸上胡须生。
离家三年仍是这般清苦贫穷,谋职于京都,到头来一事无成。
村边荒沟里积着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虫。
远在江边异乡的小弟真叫人怜念,郊野晚风悲鸣,更增加牵挂之情。

注释

勉爱:勉励其自爱。小季:小弟。

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此指饯行的菜肴。

厩(jiù):马棚。

小雁:喻季弟。炉峰:庐山香炉峰的省称。

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泽。此处指鄱阳湖。

呜哑:悲叹。

官槐:长安官街,夹道植槐柳。兔目:《续博物志》:“槐叶之生,入春季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规,三旬而叶成。”

“欲将”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过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谓二人一南一北也。

灵台经络:犹心中情绪也。灵台,心也,语出《庄子》。此句或谓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儿也。

下国:京师以外之地。

昆:兄也。此长吉自谓,而与其季言之。

索米:领取俸禄也。《东方朔传》:“无令但索长安米。”注云:“索,尽也。”

拱柳:合抱之柳。蛴(qí)螬(cáo):《尔雅》云:“蛴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蛴。”《化书》云: “燥湿相育,不母而生蝤蛴。”

幼客:游子年幼也。

晚吹:晚之吹角。一说晚风。

写作背景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抒写兄弟离别之深情,寓情于景,措辞沉痛。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先绘写诗人的狼狈与困顿,顺势点出小弟黯然远去的缘由;接着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第二首言兄弟之情。首四句写“别”,次四句写“母心”,再次四句写“我”,最后四句写“忆”。全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情真意切的情思,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倚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名家评价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辰翁)云:非深爱不能道此兄弟情(“欲将”二句下)。刘(辰翁)云:苦哉(“下国饥儿”句下)!刘(辰翁)云:语自不同,读亦心呕。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折柳相送,槐叶尚小。千里饥驱,仅藉我而易薄糈,致令兄弟睽隔。目断心牵,孤轩月夜,魂梦相怜。愧我为兄,年己及壮,不惟不能为弟谋,方自羁愁穷困。沟水月明,柔枝虫蚀。言念小季,临风依依。

李贺简介

唐代·李贺的简介

李贺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李贺的诗(254篇) 李贺的名句

猜你喜欢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唐代李贺

其一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其二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送陈小庭之庐山

元朝吴草庐

匡庐几千仞崔嵬,上有天仙相往来。

我欲游之未遐远,君今往矣何时回。

我游我意亦无他,君游君意还如何。

岂为昔人诗句好,岂为其间僧舍多。

天地升在最高顶,谷帘界天直下悬银河。

我观此水注湖注东注入海,复随海日腾涌上天偏飞洒。

飞洒浩浩荡荡无尘界,万生活动增姿态。

流转无穷万万载,更万万载,匡庐山不改。

送轸上人之庐山

宋朝岳飞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送珙上人之庐山

宋朝释心月

不到庐山不是僧,斯言斯语亦何曾。
珙今兴尽还归去,五老依前倚碧层。

送倪道士之庐山

宋朝赵师秀

近方辞地肺,本自住天台。
有鹤相同出,无云作伴回。
道房随处借,诗板逐时开。
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

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

唐代唐求

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
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
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庐山诗二首·庐山俯长江

宋朝陈瓘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
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之人远同调,绿绮非丝弦。
不可倾耳授,但许心相传。
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何时穿蜡屐,问法浮云边。

庐山诗二首·庐山景何如

宋朝陈瓘

庐山景何如,胜迹多已古。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庐阜。
恨不早经过,西征一何暮。
香炉在何许,缥缈凌高空。
却入白莲沼,令人思远公。
高岩草堂在,吏隐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犹能话白公。
可想不可见,山色空重重。
水流来何远,所过生苔藓。
自古垂飞帘,至今不能卷。
此外犹足观,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静閒,群鸟争啭舌。
恰欲高枕眠,魂梦恐遭聒。
智能乘雨来,山路泥滑滑。
阴云犹未收,明朝又西发。

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其二

明朝郑善夫

尉陀城外汎云槎,西望峨眉隔水华。若道日南天万里,归心一夜过三巴。

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其一

明朝郑善夫

黄衫白马簇金台,逐客飘飘去不回。莫向猿声堕清泪,铜环椎髻解怜才。